最近,省会的王女士有点儿烦。
原来,她的女儿在一家私立幼儿园上学,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平时对孩子不错,两人也互加了微信。后来,老师又把所有家长都拉到一个群里,说是要方便交流。可是没多久,老师就会零星地在群里发布一些她代理的化妆品信息,包括化妆品图片、效果介绍和本人使用心得等,这让家长有点疑惑了。老师做微商,家长要不要买?如果不买,老师会不会亏待自己的孩子?
有些人不能做微商
眼下,不仅在幼儿园,在各类学校,老师收礼都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社会现象。这一现象导致的结果是,老师收礼收得心安理得;家长不送又觉得忐忑不安。
教育部曾于2014年7月发布《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设立6条“红线”,其中包括严禁教师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
这一规定让老师明着收礼的行为得到了扼制,但个别老师也有其他办法。有人会设法向学生们泄露自己的个人情况,特别是一些经济上的需要,用其他形式代替收礼所能达到的真实意图,从而坦然地接受家长的“好意”。
如今,微商这一新商业模式的出现无疑为这些老师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按照老师的想法:我有权在私人朋友圈里发布自己的产品消息,也没有将这些消息带进学校,至于家长如何理解这些消息,不关我的事。这给致力于还学生一个干净环境的学校管理者来说,提出了新的课题。
如果店主是一个普通人,在群里发发广告也无可厚非,但恰恰因为有了老师这样一种特殊的身份,使得人们对纯净的校园环境有了一丝担忧,也给家长带来了困扰。因此,微商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作为一名老师,他的职责就是无偿地向学生们传授知识,而不是从学生身上获取什么好处;同样,作为一名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也不应该将微商当做自己以权谋私的另一条渠道。
家长不必在老师面前心虚
但是,微商并不是困扰家长的心结,归根结底,还是家长的心态过于敏感,杯弓蛇影。即便没有微商,这些家长也会想尽办法打听老师的需要。但是,他们忽视了一点:孩子总要上学,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老师和同学。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有一个对自己过于照顾的老师未必是什么好事情。如果再让他们知道,老师的照顾是家长“买”来的,就会让孩子树立不正确的价值观。
孩子交到学校,家长不闻不问,一旦出事就忙不迭地责难校方;另一方面,家长又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希望老师能够对自己的孩子青睐有加,两种态度的诡异交织本身就是一种家长推卸责任的表现。
我们不否认,每个老师都会对学生厚此薄彼,但厚薄均有一个限度。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不违反职业道德的前提下,应该允许老师对于个别学生有一定的偏爱,但这种偏爱是发自老师内心,而不是被家长的态度所左右的。如果老师过厚,学生反而会承受较大的压力;如果老师过薄,没有尽到责任,家长可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孩子。因此,家长完全不应该为了孩子而讨好老师。
一项调查证明,受到家长较多帮助的孩子,较少受到学校老师态度的影响。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老师甚至不记得他们,因为他们太乖了;而那些让老师倍加“照顾”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缺乏家庭关爱的。所以,要不要跟老师搞好关系,完全取决于家长自己做了什么。家长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不在老师面前心虚。
转载请注明来源:【微商学堂 weishang.hznzcn.com】
上一篇:微商促进成交量的几个要点
下一篇:微电商不是商